创作值得回味的文艺陈酿

文艺
互联网
2020-08-20

比起刹那惊艳的“速食品”,我们更需要经得起沉淀和反复回味的文艺陈酿。

  “我已经很久没看完一部完整的剧了。”影视剧市场日益丰富多彩,这样的感慨不禁令人惊讶。但这可真不是句玩笑话。现在,越来越多年轻人习惯于微博式追剧、短视频追剧:几个词条、几张动图、几帧画面,就能速览全貌。不难发现,这些碎片化内容通常都是影视剧里的“名场面”,或者是剧集走向的关键节点,或者是社会话题度高、能引发讨论的剧情,又或者把戏剧性冲突、大起大落的片段浓缩到一起,一下抓住注意力。

  是剧集不够精彩,还是这届观众“太着急”?

  对不少观众而言,省时是一个重要理由。“10分钟读懂一本书”“一个视频看完这部剧”……快速的节奏,忙碌的工作,让碎片化、移动化的内容传播变成日常,人们不自觉养成了“短平快”的消费习惯。看几个“名场面”过瘾足矣,又何必耗费数倍的时间去看完整的剧集?

  流量时代,这也演变为市场营销的常用手段。密集释放剧情高度饱和的片段,可以增加曝光、制造话题,激发更多讨论,吸引潜在注意力。但影视剧数量众多,正片质量才是关键,只靠几个有爆点的桥段可留不住观众,过度的剧透还有可能消耗观看完整剧集的热情。

  如今,选择多元,日益包容,怎么追剧是个人自由,影视市场的长尾上,也一定有不少个性化需求有待满足。不过,如此直接“投递”剧情,无疑会失去很多乐趣。

  影视作品的魅力,在一帧帧流动的光影间。镜头的使用、故事的讲述、剧情的节奏、画面的质感,都是塑造观感的重要因素,能激发别样的体验,这绝非一两个精彩瞬间、一两句梗概便能替代。同时,有从业者担心,如果博眼球、快节奏、高浓度的追剧模式变成常态,可能形成导向,透支影视作品的深度,从而影响和损害内容创作的品质。

  这样看来,微博式追剧、短视频追剧虽在风口,却不能成为欣赏影视作品的唯一入口。近年来,经常能看到一些内涵深刻的影视作品“翻红”,也能在经典剧集的弹幕里看到年轻人的“足迹”。这样的作品经久不衰,吸引一代代观众反复打卡,足以见其魅力所在:不在于离奇的剧情、炫酷的特效,而是源于创作的匠心、表演的用心、呈现的上心。这也是文艺精品的相同特质。比起刹那惊艳的“速食品”,我们更需要经得起沉淀和反复回味的文艺陈酿。不管载体如何变化,题材如何多彩,这样的文艺精品都能直抵受众,释放持久的生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