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年前的小弟安踏,如今市值超大哥李宁6倍,这几年发生了什么?

财经
互联网
2018-03-13

安踏体育董事局主席丁世忠声称,在国内体育用品企业当中,安踏目前的模式没有竞争对手。

10年前的小弟安踏,如今市值超大哥李宁6倍,这几年发生了什么?

文/AI财经社 周长贤

编辑/胡刘继

2月27日,安踏在香港发布2017年年报,集团收益从10年前上市时的人民币29.9亿元,增长至166.9亿元,税后利润则从5.4亿元增长至30.9亿元。

2017年初,安踏的市值是600亿港元,在全球体育用品企业中位居第五。时隔一年,安踏市值大幅增长,首次突破千亿港元。

截至2月28日,安踏体育市值为1048.32亿港元,是同在香港上市的其他3家国内体育用品企业的市值总和的3.6倍,其中,李宁市值154.92亿港元,特步国际市值77.30亿港元,361度市值59.34亿港元。安踏体育的市值,已是当初大哥李宁公司的6倍多。

安踏体育董事局主席丁世忠声称,在国内体育用品企业当中,安踏目前的模式没有竞争对手,他已将竞争对手标定为耐克、阿迪达斯两大巨头。

遥想10年前,正是李宁公司最风光的时刻,其创始人李宁成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点火人,这让李宁品牌风光无限,当年销售规模也达到67亿元。到2009年,李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超过阿迪达斯,仅次于耐克,接下来几年的复合增长率超过30%。

10年前的小弟安踏,如今市值超大哥李宁6倍,这几年发生了什么?

而安踏的转身,也开始于2008年。在此之前,安踏一直专注于单一品牌的发展,曾经还做过阿迪达斯、锐步与Kappa等三个国际体育品牌的代理零售业务。

北京奥运会之后,安踏高层看到高端体育用品品牌的潜力,决定丰富产品组合。但是,他们并没有采取自下而上突破的策略,而是选择伺机收购已有的高端品牌。

当时,体育用品市场已经有一个成功案例——曾经红极一时的Kappa。2006年,中国动向买断Kappa在大中华区的品牌所有权和永久经营权,短短两年间,这个意大利品牌在中国市场风生水起。Kappa的成功引来诸多效仿者。2008年,李宁拿下了另一个意大利品牌乐途(Lotto)在中国地区的经营权。

让人意想不到的是,乐途此后的发展不但没有达到李宁的预期,反而成为李宁的累赘。不仅如此,由于奥运会后成功,李宁的高层开始迷失,重大决策失误频频,诸如重塑品牌定位、盲目扩张、产品提价、增加库存等,李宁公司业绩从2012年开始严重下滑,这一年最终亏损19.8亿,而安踏则盈利13.59亿元,安踏以76.2亿元营收超越李宁的67.4亿元。从此,李宁公司在国内体育品牌老大的位子易主安踏。

10年前的小弟安踏,如今市值超大哥李宁6倍,这几年发生了什么?

进入良性增长的安踏,开始了其一系列收购。2009年9月30日,安踏以不到6亿港元的价格,从百丽国际手中收购Full Prospect公司85%股权及Fila Marketing的全部股权,由此收购了意大利品牌FILA在中国大陆、香港及澳门相关的商标及在香港和澳门的FILA零售业务。

收购FILA后,安踏将其重新定位为高端运动时尚品牌。截至2017年年末,在中国内地、香港及澳门的FILA店铺(包括FILA KIDS独立店)共1086家,且主要集中在中国的一二线城市。安踏体育首席运营官赖世贤向《财经天下》周刊透露,FILA在安踏集团的业务占比已经超过20%,增速超过50%以上。

FILA的成功,打开了安踏大幅度转型的大门。2016年2月,安踏体育在年报中首次提出“单聚焦、多品牌、全渠道”的全新战略,开始打造完整的品牌组合模型,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新的收购。

2015年12月,安踏收购健步鞋品牌斯潘迪(Sprandi);2016年2月,安踏与日本高端运动品牌迪桑特(DESCENTE)达成合资协议;2017年2月,安踏与韩国户外运动品牌科隆(KOLON SPORT)签定合资协议;2017年9月,安踏完成对香港童装品牌KINGKOW的收购。至此,安踏体育的多品牌家族初具规模,形成了从安踏的大众定位到高端市场,由专业体育到大众体育,从高端休闲运动到城市健步以及户外领域的品牌矩阵。

如今,安踏已经不满足于仅在中国市场发展。在2017年度业绩发布会上,安踏提出,2018年将正式开启全球化的战略。据了解,安踏体育95%的业务都在国内。安踏品牌总裁郑捷向《财经天下》周刊透露,安踏将采取合适的方式直接进入美国、欧洲等影响最大的运动市场,接下来也将继续收购一些国际化的品牌。

事实上,自去年年中以来,市场上传言安踏有意收购或入股德国品牌彪马。目前,彪马市值约54亿欧元,安踏的净现金为94亿人民币,而要成为彪马的大股东需要大概200多亿人民币。

据说,李宁也是竞购方之一。只是,如今的李宁,虽然业绩有所回升,但和安踏已经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