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京张铁路文化】詹天佑与中华工程师学会

铁路
互联网
2018-03-25

除了在铁路修建的过程中注重技术人才的培养外,詹天佑还创建和主持了中国第一个工程学术团体——中华工程师学会,以推动中国近代工程的学术研究与交流,发展中国近代工程事业。

詹天佑与中华工程师学会部分会员合影

詹天佑在《敬告青年工学家》一文中说到:“莽莽神州,岂长贫弱?曰富、曰强,首赖工学。”而他也敏锐地察觉到:“二十世纪之世界,实赖工学家以左右之。”“中国之事应办自国人。”詹天佑深刻地体会到,中国要有自己的工程技术人员,工学发达才是实现国家富强的基础。詹天佑是这么想的,也是这么做的。除了在铁路修建的过程中注重技术人才的培养外,他还创建和主持了中国第一个工程学术团体——中华工程师学会,以推动中国近代工程的学术研究与交流,发展中国近代工程事业。

清末,随着铁路建设事业的发展,中国工程人员均感到有必要设立工程师会,以共同探讨研究工程学术。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通车,由詹天佑率领的本土工程师团队得到了国外工程界的认可,工程师的地位和声望大大提高。

1912年2月,詹天佑任广东省商办粤汉铁路公司经理时,创立广东中华工程师会,并出任会长。其时,川汉铁路副总工程司(师)颜德庆、洛潼铁路工程司(师)徐文泂先后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上海工学会、上海路工同人共济会。同时,两会各以本会名义,函请詹天佑担任名誉会长。詹天佑复函三会“所抱宗旨,均欲求工程学术之发达,与工程人才之集中,以互助精神,为国家社会服务”,倡议将三会合为一会。三会各自征求本会会员意见,均一致赞成。

柴俊畴中华工程师学会会员证书

1913年8月17日,三会会员齐聚汉口,举行中华工程师会成立大会,暂以汉口为总会会址。大会推选詹天佑为正会长,颜德庆、徐文泂为副会长,周良钦等20人为理事。三会会员共计209人,均为创立中华工程师会之发起会员。大会拟定会章30条,规定宗旨为三大纲,“一在规定营造制度,二在发展工程事业,三在力阐工程学术”,又规定办法五则,“一为出版以输学术,二为集会以通情意,三为试验以资实际,四为调查以广见闻,五为藏书以备参考”,呈教育、交通、农林、工商、陆军、海军各部,先后获准立案。1915年7月,因考虑中华工程师会“与普通集会不同,且全无政治性质,工程师会名义太泛,恐滋误会”,遂易名为中华工程师学会,以示其纯学术性质。

起初,学会的成立是以当时铁路交通的巨大社会影响组织起来的,但以詹天佑为首的早期铁路工程司(师),放眼整个中国近代工程事业,逐渐发展中华工程师学会,使其成为一个涵盖土木、建筑、水力、机械、电机、矿冶、兵工、造船、窑业、染织、应用化学、航空12个学科的多学科性学术团体,基本囊括了我国早期工程事业的专业范围。

中华工程师学会“以研究学术为第一要义”,主要通过召集年会、出版学会会报和专业书籍等来促进工程学术的研究与交流。学会出版的会刊《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》,每月一期,刊载工学方面的论文和信息,也同时和世界工学界交流,成为中国工程界一份颇有影响的权威学术刊物。学会先后出版了詹天佑编著的《新编华英工学字汇》《京张铁路工程纪略》及图册,赵世瑄编著的《道路工学》《曲线测设法》,华南圭编著的《铁路》等一批有影响力的专著。其中,《新编华英工学字汇》是詹天佑在从事工学20多年基础上,对工程技术名词随时记录,各方搜集,斟酌研讨,将英汉对照工学字词汇编出版的工具书,解决了长期以来各类工程词语杂乱不一、时有歧义、阻碍工程事业发展的局面。

在詹天佑的领导下,中华工程师学会创建初期发展迅速,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学术团体之一,在整合国内工程技术人才、推动工程科学的研究与交流方面具有开创性意义。詹天佑以极大的热情主持学会工作,先后担任过5届正会长。因此,詹天佑也被全国各行业工程师尊称为“工界泰斗”“中国工程之父”。

1919年4月24日,詹天佑临终前口授3条遗嘱,第一条就是中华工程师学会事宜:“工程学会影响于中华实业至要且宏,兴国阜民,悉基于此,仍恳不弃,有以振奋而发扬之。”科技兴国,工学阜民,这是詹天佑留给后人的至理名言。(张凤霞/供图)